黄大仙

huangdaxian.jpg其一:

黄初平(约328年-约386年),后世称为“黄大仙”,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兰溪黄湓村,一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义乌赤岸。中国民间信仰之一,著名道教神仙。

黄大仙原是当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,在金华山中修炼得道升仙。宋代敕封为“养素净正真人”。黄大仙传说在港澳台、东南亚等地流传甚广。今得道升仙地建有浙江金华黄大仙祖宫,广州和香港等地建有黄大仙祠。香港亦有为纪念他设立的黄大仙区。

其二:

在中国东北农村地区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认为,黄鼠狼会“附身”操纵人的心智,使其精神错乱、举止异常,甚至表现出明显的为黄鼠狼“附体”的言行。一些地区为求安泰,为黄鼠狼供奉的牌位尊称其为“黄大仙”,民众在好言劝诫被“附体”者时,也会以“黄大仙”来称呼其所指的黄鼠狼。

除家畜等一直为人类养殖的温血动物外,在漫长的农耕时代,一直与人类相伴共生的高智慧野生哺乳动物,因其机智狡猾,往往被泛灵化,成为各种民间传说中的妖化、仙化形象。并在对于脑科学和精神疾病知识匮乏的年代,用于解释精神分裂和其他歇斯底里症候的可能原因。

民间大量流传的关于“黄大仙”之类“附体”的事件与说法,与狐、鼬等能释放特殊气雾状液体的致幻作用有关,鼬类具有疯狂“舞蹈”来边接近其欲攻击或报复的对象,边释放腺液并加速其散布到空气中以达到更快致幻的本能,由于此类致幻腺液容易诱发神经系统紊乱,有精神病史的受害人更容易被诱发。而歇斯底里及精神分裂症患在发作时也多见手舞足蹈,从而更容易让人将两者的举止表现联系起来,表述为“附身操纵”。

相关传说显示,遭遇“黄大仙”“捆马”的受害人,多为农村地区文化学识非常有限且体弱的妇女,而这类人群往往也属于精神违常发病率较高的群体,群体中的患者很少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正确的对待,容易和千百年来的心理疾患群体一样,陷入玄学的逻辑而易深受鬼神之说影响,其中一部分确有在受黄鼬释放的腺液诱发精神分裂时,容易结合自身认知“即兴发挥”,从而不断深化和神化了“黄大仙”之说的影响。相关原理可参考 古斯塔夫·勒庞《乌合之众——大众心理研究》论述。



评论: